造價通
更新時間:2025.01.05
天然花崗巖夾雜云母中核徑跡腐蝕坑成因探討

格式:pdf

大小:342KB

頁數: 4頁

采用地表采集到的天然云母樣品(不做蝕刻),直接用光學顯微鏡進行觀察,觀察到與傳統(tǒng)方法同樣的微米數量級腐蝕坑.并分析了腐蝕坑的成因,指出了這些新發(fā)現的腐蝕坑的環(huán)境意義.

皖南黃山花崗巖體隆升時代的裂變徑跡制約

格式:pdf

大小:1.9MB

頁數: 12頁

皖南黃山巖體一系列構造隆升事件是由古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引發(fā)驅動的.相應的低溫熱年代學研究能夠更好地揭示隆升機制和區(qū)域構造演化.黃山巖體南部7個鋯石裂變徑跡(ZFT)樣品的χ2檢驗結果顯示,單顆粒年齡值分布廣泛,不符合泊松單一年齡群分布特征.通過二項式峰值擬合法,4個典型ZFT樣品的單顆粒年齡共區(qū)分出三個主要的年齡峰值,分別分布于113~123,72~95和49~66 Ma之間,與中國東部轉入濱太平洋構造域后發(fā)生的大規(guī)模構造熱事件能夠很好地對應.磷灰石裂變徑跡(AFT)樣品的χ2檢驗值均大于5%,年齡分布于(15±3)~(56±6)Ma之間,明顯小于母巖的形成年齡,表明曾經歷后期熱事件的改造.根據AFT分析結果及地形地貌特征,本文按剝蝕強度將黃山巖體劃分出三個主要的剝蝕區(qū),證實斷塊差異隆升對剝蝕強度影響強烈.不同斷塊三個樣品的AFT模擬結果顯示早新生代構造熱事件的冷卻速率分別為3.3,3.8和6.0℃Ma-1,相應的剝蝕速率為90,104和167 m Ma-1.最后一次冷卻事件發(fā)生在10 Ma左右,相應的平均冷卻速率約為5.6℃Ma-1,剝蝕速率約為156 m Ma-1.裂變徑跡分析結果表明區(qū)域旋轉擠壓應力場是引發(fā)黃山巖體斷塊差異隆升剝蝕的主要原因.

精華知識

核徑跡

最新知識

核徑跡
點擊加載更多>>

相關問答

核徑跡
點擊加載更多>>
專題概述
核徑跡相關專題

分類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