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
大?。?span class="single-tag-height">1.6MB
頁數(shù): 5頁
殿堂型木構架古建筑的抗震構造研究 作者: 汪興毅, 楊智良, WANG Xing-yi, YANG Zhi-liang 作者單位: 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林學與園林學院,安徽,合肥,230036 刊名: 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 2007,30(10) 被引用次數(shù): 0次 參考文獻(8條) 1.劉敦楨 中國古代建筑史 1984 2.梁思成 圖像中國建筑史 2001 3.李誡 營造法式 2006 4.郭黛妲 中國古代建筑史 2003 5.潘谷西 . 何建中 <營造法式>解讀 2005 6.高大峰 . 趙鴻鐵 .薛建陽 中國古代大木作結構抗震構造研究 [期刊論文]-世界地震工程 2004(01) 7.張鵬程 中國古代木構建筑結構及其
格式:pdf
大?。?span class="single-tag-height">241KB
頁數(shù): 20頁
木構架建筑概論 第一篇 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古代中國建筑和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亞建筑、 古代印度建筑、古代愛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并列為世界古老建筑的六大組成。中國建筑 文化源遠流長,獨立發(fā)展,形成獨具特色的建筑體系。中國古代建筑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七 個方面: 1、使用木材作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構柱梁為承重骨架,以木材、土或其 它材料為圍護物的木構架建筑體系。 2、保持構架制原則,中國古代以木構柱梁為承重骨架,以木材或其它材料 為圍護物的木構架建筑體系,實質上是將承重結構與圍護結構分開的構架體系。 3、創(chuàng)造并使用斗拱結構形式,斗拱是中國古代建筑體系特有的形制,它既 是上部梁架和立柱之間傳遞荷載的結構構件, 又以其自身優(yōu)美 、華麗的造型而成為建筑的主 要裝飾構件。是集結構功能與裝飾功能與一體,在中國建筑體系中獨有的構件。 4、實行單體建筑標準化,中國古代建筑,無論是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