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通
更新時間:2025.04.19
煤礦區(qū)土地復墾與生態(tài)修復研究

格式:pdf

大小:109KB

頁數: 1頁

本文通過對開采造成的破壞土地進行分析,綜合考慮其影響因素,參考已破壞土地的復墾模式及生態(tài)修復成果,探索煤礦區(qū)土地復墾與生態(tài)恢復治理的方法和技術措施,對實現資源有效配置,改善人們生產環(huán)境,促進經濟、社會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協調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土地整理與復墾

格式:pdf

大?。?span class="single-tag-height">3.2MB

頁數: 44頁

第一章 緒論 一、土地整理產生的背景 1、土地供求矛盾尖銳 1.1 城鄉(xiāng)建設用地擴張快。 1996-2008 年,我國城鄉(xiāng)建設用地面積(城市、鎮(zhèn)、村莊、工礦用地)由 21.45 萬 k㎡擴大到了 24.76萬 k ㎡,年均增長 2758k ㎡。 1.2 耕地持續(xù)減少,堅守 “紅線”壓力大。 1996-2008 年,耕地面積從 19.51 億畝減少到 18.26 億畝 1.3 土地供需矛盾尖銳。 各地建設用地實際需求是下達計劃的 2-3倍。 2、土地利用粗放,效率低,布局不合理 2.1 土地利用形態(tài)破碎、零亂 2.2 城鄉(xiāng)建設用地利用效率低 全國城市人均建設用地高達 133平方米,超出國家規(guī)定的最高限 13平方米。 我國城市的平均容積率只有 0.3左右,40%以上的土地屬低效利用, 5%的土地處于閑置狀態(tài)。 全國農村居民點用地高達 2.48億畝,人均用地高達 229 平方米。 2.3 農用地

熱門知識

rsd 土地修復

精華知識

rsd 土地修復

最新知識

rsd 土地修復
點擊加載更多>>

相關問答

rsd 土地修復
點擊加載更多>>
專題概述
rsd 土地修復相關專題

分類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