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
大?。?span class="single-tag-height">193KB
頁數(shù): 4頁
利用侵蝕-生產(chǎn)力評價模型( erosion-productivity impact calculator ,簡稱EPIC)模型對紫色土小流域土壤可蝕性K值進行估算,研究紫色土丘陵區(qū)小流域的土壤可蝕性K值空間變異特征。結果表明:(1)土壤顆粒組成的變化是影響紫色土小流域土壤可蝕性大小的主要因素,沙粒含量越高,土壤可蝕性K值愈大,粉粒、黏粒、有機質(zhì)的含量越高,土壤可蝕性K值愈??;(2)流域中6種不同土地利用條件下可蝕性指標K均值排序為荒草地>柑橘林地>馬尾松林地>槐樹林地>甘薯地>玉米地;(3)研究區(qū)紫色土小流域土壤可蝕性K值總體分布趨勢是自東向西隨著流域海拔的降低而降低,呈條帶狀分布,南北兩側高,中間低。隨著海拔的降低,除槐樹林外,5種地類的可蝕性指標K值大致呈減小趨勢,表現(xiàn)為K上游>K中游>K下游;在槐樹林地則表現(xiàn)出相反的趨勢,表現(xiàn)為K上游<K中游<K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