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
大?。?span class="single-tag-height">9KB
頁數: 1頁
至永樂三年始,三寶太監(jiān)鄭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向外推銷了精美瓷器,又帶回了制瓷所需的 “蘇 麻離青 ”色料。永樂朝瓷器的器形、紋飾、品種都有了很大的進步,為以后瓷器的發(fā)展拉開了序 幕。 方法一:辨胎釉 胎質潔白釉面細潤 永樂瓷器胎體變薄,胎質干澀有空隙,胎色趨于潔白,生燒現象已不常見,這主要是對窯溫及 室內氣氛的控制較前朝有了進步;青花器釉面較厚,釉質細膩平滑,釉色多白中泛青; 個別有細 碎無色的自然開片; 白釉器釉質肥潤細膩, 器物上可見縮釉點; 紅釉器釉面均勻, 口沿一圈白釉, 俗稱 “燈草口 ”,微泛青,器物底邊垂流的釉汁截然整齊,并泛蝦青色。 方法二:辨紋飾 小筆填繪,形成深淡的筆觸 永樂時期紋飾裝飾布局大多比較疏朗,瓷器裝飾線條一般比較纖細流暢;常見繪鋸齒狀葉紋, 有別于宣德時期; 蓮瓣紋繪畫大多勾線填色, 回紋一改洪武時期兩個一組的畫法, 大多連續(xù)不斷; 青花弦紋線,線條不十分均勻